淮海国际陆港,助力中心城市成为“世界的徐州”
2020-07-29 12:11 来源:新华日报

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是江苏省委省政府赋予徐州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省委主要领导多次要求徐州要放眼全国全球,强化使命担当,加快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

国际陆港,核心是开放,属性是内陆,依托在枢纽,是沿海港口功能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延伸拓展,对于加快各类要素集聚、提升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处“五省通衢”战略要地,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具有建设国际陆港的优越条件和良好基础。

徐州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省委战略意图,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大局意识、答卷意识,把建好淮海国际陆港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具体行动,作为推动老工业基地持续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增创中心城市发展优势、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重要支撑,举全市之力抓好关系城市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坚持系统化设计,高起点谋划陆港建设。省委主要领导要求,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要强化系统性思维,统筹考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坚持陆港、海港、空港、内河港联动建设,做大做强枢纽经济。徐州对标国内一流标准规划建设淮海国际陆港,先后赴西安国际港务区、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以及郑州、重庆、成都、合肥等地学习,在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具有鲜明徐州特色的陆港发展模式,建设高水平全要素现代化淮海国际陆港。着眼高水平。把国际陆港建设放在全省全国对外开放大局中超前谋划、统筹部署,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推动规划理念再提升、建设区域再扩大、陆港功能再完善、发展业态再聚焦,打造立足徐州、辐射全国、对接日韩、贯通欧亚的东西双向开放门户。突出全功能。坚持“双核多点”,将陆路港、内河港、保税港、航空港等进行整体规划,系统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内河港口码头、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一岗双核、港区一体、多点联动”的功能布局。体现现代化。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绿色、智慧、健康”标准,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兼顾生产、生活、生态三方因素,加强陆港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深度衔接,建设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开放活力全面迸发、发展能力可持续的现代化内陆港。

坚持项目化推进,高标准打造平台载体。在交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口岸功能提升、产业衔接支撑等方面排定一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任务,建立项目化、工程化推进体系,年初梳理排定6大类68项重点任务,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加强定期协调调度,目前各项任务总体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核心区铁路货运中心一期项目完成拆迁1365亩,陆港综合服务中心已启动建设;铁路货运中心海关监管点扩建工程已和铁路部门签订协议,目前正式开工建设;顺堤河作业区铁路专用线已建设完成;顺堤河作业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陆港核心区主干道二环北路西延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开放平台功能加快提升。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成功获批并启动建设,铁路临开口岸申报方案编制完成,观音机场国际货运中心、国际快件中心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双楼内河港河海联运平台和观音机场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所验收运营。与此同时,铁路货运中心进境肉类、粮食指定监管场地正在加快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综合试点正在全力争创中。欧亚国际通道不断拓展。去年“徐州号”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03列,规模位居全国第8位,进出口比例为1:1.3,高于全国1:1.5平均水平,列入全国图定班列。今年1-5月,共开行112列,同比增长254%,累计进出口货值0.96亿美元。进口班列以运载俄罗斯木材货品为主,为徐州周边地区已形成的千亿级木材加工、家具生产等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徐工、卡特、淮海控股等重点企业通过中欧班列平台开辟了新的市场,物流成本较以往运输方式节约了1/3左右。今年以来已促成7家贸易及供应链公司在徐注册落地,另有3家正在办理落地流程。

坚持市场化运作,高水平开展招商运营。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对接洽谈中铁集、中铁特种设备、中远海运、中外长航、中林集团、招商局集团,以及宝能集团、京东物流、香港简发国际、宝供物流、中通快递等知名企业,初步达成一批合作意向。积极与宁波港、上海洋山港、芦潮港、连云港港等港口开展战略合作,力求实现联动发展,拓宽陆港发展空间。目前,已与中铁投在核心区合作开发陆港行政商务区项目,总投资约52亿元;与宝能物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约500亿元;与中国林场集团合作建设陆港中林国际木材集散中心,总投资约5亿元,建成后预计实现年销售规模40亿元。

坚持立体化保障,高效率抓好组织推进。成立国际陆港建设指挥部,由徐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实行“周调度、月例会”制度,统筹协调、全力推进相关任务落实。组建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投资集团,注册资本金10亿元,负责建设陆港基础设施、功能性产业项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指定口岸,同步推进境内外园区、招商运营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此同时,筹备成立陆港发展产业基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大对陆港功能平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淮海国际港务区于去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市委市政府成立淮海国际港务区管委会(筹),抽调人员实体化运作,积极有序推进港务区筹建工作。根据港区发展需要,科学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为陆港建设提供载体支撑。按照“港区一体、权责一致、精简高效、运行顺畅”的原则,明确港务区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设置内设职能部门。全面实行编制员额制、身份档案制、岗位聘用制、待遇绩效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创新运营机制,切实提高资产运营运作效益,激发发展活力,壮大港区实力。

港务区的成立是淮海国际陆港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陆港发展进入全面加速的新阶段,将为陆港下一步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已来,远方不远。淮海国际陆港将助力徐州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融入全球,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的绚丽篇章!

编辑:宋亦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