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南京海关所属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监管下,和舰芯片制造(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一批价值5.6万美元的进口光刻胶,通过进口危险化学品“白名单”制度顺利通关。
涉危光刻胶、防反射薄膜生成液等进口危险化学品是集成电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其通关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与供应链稳定性。进口危险化学品“白名单”制度对涉危光刻胶等3种进口危险化学品实施便利化检验监管。截至目前,和舰等5家试点企业共进口相关货品86批,货值779.8万美元,平均通关时间压缩95%以上。
这是苏州工业园区加速推动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政策落地见效的又一生动实践。自去年11月商务部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以来,园区迅速响应,探索推出多项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其中,进口危险化学品“白名单”制度、前置货站模式、医疗器械差异化合格评定模式等举措已经落地,成效显著。
前置货站模式将机场功能前置到货源所在地,让园区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航空安检和海关查验。货物统一运送至机场货站后,可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安检并装机出运,构建起“苏州货源—属地集聚—机场直飞”的进出口贸易生态圈。目前,园区已有31票试操作货物通过该模式运抵周边机场,货运量累计达6356公斤,货值约57.4万美元。试点中,平均每票货物节约24小时,提速超60%,企业在人力、仓储等方面的成本也大幅减少。
医疗器械差异化合格评定模式通过云擎大数据建模分析,制定17大类试点产品清单,对试点产品命中目的地查验指令采取符合性验证放行,缩短医疗器械进口通关时间。目前已有首批5家企业纳入该模式,预计年进口货值超3亿美元。以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试点进口了生产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用的磁体,该模式下平均每票进口自用料件通关时间减少95%,通关成本压缩超千元。
当前,园区正着力构建“623”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精准布局未来产业。园区将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继续扩大政策享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