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时间11月30日上午,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公正转型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边会在阿联酋召开。邗江企业、WCCO理事、恒通集团总经理谈德元作“恒通集团绿色低碳技术运用实践”专题演讲,向世界分享“绿色建筑”发展的扬州经验,受到了与会嘉宾一致追捧。
现代社会,人们在基本的居住需求得到满足后,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更加低碳环保时尚的“绿色建筑”,将其作为改善性住宅的首选。恒通集团审时度势,早在20年前就开始发展“绿色建筑”,将节能环保隔音恒温的建筑材料运用于施工实践,力争建好一个生态楼盘,成就一个“绿色建筑”样本,让客户多一份舒心的选择。如今,在“蓝湾系”“星辰系”“绿洲系”等系列建筑楼盘中,建筑物外墙没有空调壁挂机,邻居听不到令人心烦的挂机轰鸣,楼幢间没有热岛效应;小区人车分流、绿树成荫,业主享受安宁、安全而健康的生活,人人怡然自得。
在追求居住条件舒适安逸,恒温恒氧的同时,人们还追求住宅的性价比。简言之,就是花尽可能少的钱,求得最安心的居住条件。近年来,恒通集团先后与住建部科技促进中心、东南大学、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研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集中顶级技术力量,对可再生能源系统技术不断优化升级,以达到降低用能成本、实惠客户的目的。以蓝湾国际小区为例,住户全年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制冷+采暖共计280天,算下来全年费用仅20.77元/㎡。在已投入运营的小区,年节电量约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10万吨,减少碳排放约26万吨,每户每年节约能耗费用约2400元。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市民亲近“绿色建筑”,选择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居”。
创新追求永无止境。恒通集团还与扬州大学合作成立了“恒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围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发了多项专利技术并获得授权,在可再生能源应用、墙体保温、雨水利用、高性能门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技术升级。近三年来累计获得专利80多项,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硬核科技实力。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恒通人还将技术经验总结归纳,形成适宜的可复制推广的技术体系及产品。11月24日,由恒通主编的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团体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通过专家审查,认为该标准体现了地埋管施工技术的先进实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从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居”,到大型场馆的多技术运用,恒通“绿色建筑”发展势不可挡。2018年,省运会广陵区体操馆装配式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恒通采用了液压吊装技术、遥感远程控制等技术,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设计、施工、交付运营,项目荣获了“中国钢结构金奖工程”。2021年,在年产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施工中,恒通将构件加工模块化、现场吊装定型化、质量检测电子化,用时270天时间,实现了快速装配式建造。
今年3月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业务一处一行,来扬州实地考察了“绿色低碳社区”代表项目,肯定了恒通集团的绿色发展实践和低碳理念。
“恒通集团,作为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中国民企,敢于扛起低碳环保重任,宁可压缩利润空间,也要让‘绿色家居’走近普通公民。这样先见的眼界、胆识与行动,令人敬佩!”不少与会嘉宾表示,期待着今后与恒通等中国企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共同把“绿色建筑”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