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苏企架起“一带一路”融通新桥梁
2023-10-13 10:32 来源:江苏经济报

洗衣机、汽车配件、冷藏冷冻组合冰箱、生活用品……近日,伴随着列车的声声轰鸣,4列中欧班列载着价值722万美元、货重约2406吨的货物从南京启程,向中亚和俄罗斯地区的“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疾驰而去。“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来,中欧班列、物流基地等交通物流体系便化为中外来往贸易的强劲动力,为“一带一路”不断探索新的贸易机遇和贸易伙伴。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我省共开行中欧(亚)班列44列,其中去程29列、回程15列,创同期新高。与此同时,远在津巴布韦的穆加贝国际机场即将迎来收尾工作,这座由江苏企业重建的航空枢纽,将与多年来江苏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的其他机场、公路、铁轨一起,肩负起当地经济发展与中外联通的交通支撑。无论对于国内企业和地方经济,还是“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交通都是中外双方离不开的发展基础。

与海外友人共登“致富航班”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国内人人耳熟能详的俗语,放在海外同样适用。在人口仅有1600万的津巴布韦,旅游业是关乎当地经济民生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迎来迅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津境内游客总数约53万人,同比增长50%;酒店入住率从去年同期的39%提高到41%,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在统计数字向上跳动的背后,以中江国际集团为代表的江苏企业是为当地旅游市场架起致富路的“幕后英雄”。

“每次回到我们修建的机场,那里的机场工作人员和酒店业主都会像亲人一样欢迎我们。”中江国际集团海外工程一分公司副总经理魏伟告诉记者。2013年,海一公司开始为津巴布韦修建维多利亚瀑布机场,这里紧靠非洲著名景点维多利亚瀑布。2016年完工后,机场客流量在疫情之前逐年稳步上升,是目前津巴布韦设施最完善、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机场。“在机场建成之前,虽然紧靠维多利亚瀑布这个著名景点,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瀑布附近的很多酒店客流量很少,新机场启动后,酒店开始全部爆满。”魏伟回忆。

在非洲,由于建材、人才等资源的缺乏和当地政治局势的风云变化,基建工程的开展往往比国内困难。在建设穆加贝国际机场新航站楼时,因为需要不停航施工,翻新跑道时不能影响飞机起降,在9个月的时间里,海一团队只能在每天晚上11点左右,等最后一班飞机降落之后才开始施工,每天只能修一小段,把跑道换上新的碳化沥青,早晨5点前就要完成工作。“项目进行时,所有的人员和设备都要确保不能出问题,而且由于当地资源短缺,有时候会出现当天沥青混凝土准备量不足的情况,或者有飞机临时起降,对我们的应变能力和施工效率都是极大的考验。”魏伟表示。

今年7月,由中江国际集团公司在津巴布韦承建的第二座机场——穆加贝国际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启用。作为中津两国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之一,穆加贝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包括扩建3.5万平方米的新国际航站楼和4万多平方米的停机坪,维修现有跑道和停机坪,改造现有航站楼,并对机场通信、导航、助航灯光、航空显示、空管系统等进行全方位升级。随着航站楼的正式启用,机场旅客接待能力从原来的250万人次提高到600万人次,并有望成为南部非洲区域航空枢纽之一。

为江苏企业打开外贸机遇之门

装载着宿州地区出口工业原料的14个标准集装箱被稳稳地吊装到“海通集598号”货轮上,发往荷兰鹿特丹港。与此同时,江苏金彭集团有限公司出口的电动三轮车被分装至两个40英尺集装箱,也从双楼作业区下水,搭乘集装箱班轮前往中转港,发往德国汉堡。近日,在徐州市贾汪区大吴街道的双楼作业区宏康码头,两条中欧河海联运新通道的开辟,为金彭集团等徐州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苏企带来的交通基建,让海外人民的致富之路走得更为便捷;江苏现代物流体系的完善,则为更多的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开了机遇之门。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市场需求很旺盛,销量占到企业出口总量的50%以上,是创维电器最重要的外销市场之一。”创维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营销部海外营销总经理郑小松告诉记者。在南京溧水的港口,几乎每天都有南京创维电器生产的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装箱登船,出海运往世界各地;在尧化门货运中心,每月有3列运载创维家电的专列奔赴亚欧大陆,将“南京造”运往中亚、俄罗斯、东南亚等地。“一带一路”为创维电器这样的外贸品牌拓展市场、转型升级开启了崭新机遇。

在“一带一路”上,挑战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机遇。郑小松回忆:“今年4月,为推动创维电器海外本地制造项目建设,我们抽调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业务骨干奔赴埃及工厂进行技术指导。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团队克服当地自然条件差、技术能力薄弱、饮食文化差异大等困难,快速完成了产线安装、模具设备调试,并完成对当地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工艺指导,有效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投产。”得益于较早开拓和布局“一带一路”外销业务的优势,经过多年运营,创维电器在东亚、西亚及中东欧等地区的近50个国家实现了销售。同时,也在印尼、埃及等国家共建有组装工厂和产线。

以“路”为媒探索互利共赢

交通的强支撑,让中外在探索互利共赢的道路上看到了更多可能。

在连云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个落地的经贸合作实体项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已成为中亚国家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重要平台,和中哈两国合作共赢的中转站。如今,哈萨克斯坦过境中国进口的日用消费品以及出口的矿产品、粮食等优势贸易商品,80%以上都要通过连云港口岸集散分拨,打开了其发展跨境合作的窗口。中国的工业品也在此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国家。今年1至8月,连云港共开行418列(含去程和回程)中欧班列,同比增长6%;发运40930标箱,同比增加2338标箱。

“一带一路”上的往来列车、船运,加快了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奔跑速度。多年来,以中江国际集团为代表的江苏公司在海外参与基建时,为江苏乃至全国各地优秀工人带来了致富和技能提升的直达通道,如今中江在以色列工程、海外邮轮等劳务合作项目中仍持续培养输送大批技能人才。

物流体系建设再提速,点燃了区域发展的外贸引擎。在南京溧水,除了创维电器,还有把“江苏制造”的玻璃产品带到孟加拉国、印度等市场的溧水佰盛玻璃技术有限公司。受益于“一带一路”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不仅佰盛公司每年保持30%的增长速度,目前溧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拓展贸易市场目标国家已增至27个,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15.6%,飞驰在铁轨上的中欧班列,成了企业和地方外贸经济脚下最坚实的桥梁。

作者:孙炜杰 编辑:宋亦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