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6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扬州运河三湾景区建成开放。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中运博”,全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兼顾旅游休闲与对外交流的专题性博物馆。今年,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评选活动,已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公布评选结果,由扬州“中运博”和南京博物院联合申报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常设展览”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精品奖,这是我国博物馆展览领域的最高级别奖项。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常设展览,分别从大运河的遗址遗迹与遗物、运河上的舟楫、运河两岸的城镇这三个视角,全面阐释大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和给运河两岸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常设展览,有三个展厅,设置在博物馆一楼。
一号展厅“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采用悠长严谨的历史叙事方式,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水利科技成就、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经济文化价值,以及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大运河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也在一号展厅中得到展现。
二号展厅“运河上的舟楫”
采取实体体验与沉浸式虚拟体验的方式,讲述中国大运河舟楫的演变、舟楫的类型、古代绘画中的舟楫,向观众传播大运河船舶知识体系,展示大运河舟楫带来的南北文化融合,引导观众感悟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
三号展厅“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
千百年来,中国大运河沿线的城镇、集市,皆因“运”而生、因“运”而兴,“大运河的街肆展厅”通过采取“城镇历史景观再现”的形式,把隋、唐、宋至元、明、清大运河沿线热闹繁华的街肆浓缩展现出来,展现内容分四部分,隋唐宋为第一部分,元明清分为三个部分,由一条古街老巷将不同朝代的“运河故事”串连,观众在这里参观,身临其境,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
不仅如此,三个常设展览还设置了网上虚拟展厅,形成了线上线下立体式宣传展览格局。
据统计, 2021年,扬州“中运博”共开馆123天,总接待参观人数为87.53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参观人数超过7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