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欧班列赋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12-06 14:11 来源:新华日报

通讯员 高传龙 鹿艳菊 梁冰 张维维

2000多年前,西汉“丝绸之路”直通西域,解忧公主这位出生于徐州的姑娘“乌孙和亲”的故事广为流传;漕运兴起之时,徐州借运河连接南北、货通天下;20年前,伴随全国铁路生产布局大调整,淮海国际陆港的前身——铜山货运站“走车进货”日趋繁荣,逐渐成为全国路网物流中心;两年前,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成立,沐浴改革春风,勇立发展潮头,定规划、增班列、抓项目,物流贸易产业蓬勃发展。“钢铁驼队”,驰骋万里,历史年轮与时代发展在徐州这片热土上交相辉映,不变的是开放合作的发展初心,增添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愿景。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江苏处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徐州中欧班列聚焦共建“一带一路”目标,充分发挥徐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从2015年徐州首列徐州—塔什干中欧班列开行,到2020年累计开行600列,到去年累计开行1000列,再到如今累计开行超1300列……徐州中欧班列不断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不断提高开放水平,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变成美好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立足新起点、展望新征程,徐州中欧班列正描绘一幅更加精彩的大开放、大发展画卷。

输运保畅通,“钢铁驼队”气势如虹

11月5日,一辆满载着工程机械设备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淮海国际陆港铁路集散中心,发往俄罗斯巴扎伊哈。此趟班列从满洲里口岸出境,全程运行8天,比传统海运节约15天运输时间。

“这是今年发运的第38趟徐工专列,今年徐工货物累计发运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徐州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斌介绍,疫情时期,中欧班列克服诸多不利影响,持续有效服务外贸企业出口需求、提升企业国际竞争优势,加快打造东西双向开放国际通道体系。今年1月至10月,徐州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53列;本地企业通过中欧班列出口贸易额占出口总额超45%,本地出口货物用箱量占出口总箱超55%,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7年来,徐州中欧班列这支“钢铁驼队”经历探索启动、低密度运行,如今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徐州中欧班列连续3年保持100列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增幅居全国前列,年开行规模超过400列。

2018年10月,徐州中欧班列第100列开行,沿线节点城市大平台合作启动,徐州中欧班列正式加快国际通道建设步伐。2019年4月,第一列棉纱回程班列开行,徐州中欧班列开启东西开放“双向奔赴”之旅。2019年底,徐州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破200列。2020年,开通徐州—西亚线路;同年12月,开通徐州—汉堡线路。去年5月,开通绥芬河国际口岸路线;7月,开通西欧腹地波兰至徐州回程班列;8月,徐州—白俄罗斯点对点直达线路开通;9月,经加里宁格勒至罗斯托克国际铁海联运线路开通。今年7月26日,徐州—蒙古国乌兰巴托线路开通;7月29日,徐州—越南新线路开通,徐州中欧班列正式打通南向国际陆路通道。

至此,淮海国际陆港东西南北四向通道体系全面打通,形成西至中亚、西亚及欧洲,北至俄罗斯、蒙古国,南向越南中欧(亚)班列通道,以及东向经宁波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出海至日韩近洋及美欧等远洋国家的铁海联运线路,徐州中欧班列打造4个主要方向、18条常态化开行精品线路,可通达俄罗斯、德国、波兰、越南等欧亚21个国家的50多个城市,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如今,徐州中欧班列在规模化开行的同时更加注重运行质量的提升,货品不断丰富,货值大幅提升,徐州及周边工程机械、光伏、家具、建材等特色出口产业蓬勃发展,木材、纸浆等大型分拨中心覆盖淮海经济区、服务华东地区,依托中欧班列回程班列落地徐州进行交易、深加工,借助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中欧班列回程站点物流成本优势分拨、转运。

围绕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135”目标定位,徐州中欧班列聚力在建设国内一流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发展现代物流等三大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依托徐州中欧班列通道优势和铁路集散中心物流优势,中俄国际贸易中心、万科国际冷链智慧物流基地等接连在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落子布局。

完善“班列+”,服务能级不断提升

11月6日,一列搭载着徐州市“市采通”出口货物的徐州中欧班列顺利从淮海国际陆港铁路集散中心开出。此模式具有低门槛、便利化通关、免征增值税等优势,让更多市场商户便捷参与国际贸易。

今年5月底以来,徐州“班列+市采通”模式为本地广大中小微企业搭建共享式商贸流通、供需对接外贸平台,已服务30多家中小微企业,解决“无票合规出口难、违规买单收汇难、业务合规税负高、出口实务操作难”四大痛点,有效拓宽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出口通道、降低中小微外贸交易成本。

这是中欧班列强化服务水平、提升开放能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徐州中欧班列持续拓展“班列+”服务模式,延伸班列服务链条,充分发挥保通保畅、助企纾困功能。

去年底,首列徐州至连云港铁海联运班列顺利发运,通过港口海运直航日本横滨港,开启徐州—连云港两港联动的陆海新通道,先后上线“铁路箱下水”“点到点直达”等服务模式,迅速实现常态化运行。同年12月,徐州中欧班列顺利开行省内首列(无锡—徐州)跨市接续班列。

今年4月,徐州市国际货运班列公司、陆港运营公司联合徐州海关、铁路徐州货运中心,共同推出省内首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班列。通过打通铁路、海关系统权限,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中欧班列发运货物在当地一次性办结所有通关手续,大幅提升通关速度和便利化水平,同时也为外贸企业提供多样化通关选择。自该服务业务开通以来,已累计帮助外贸企业发运货物490标箱。

“班列+金融”为进出口企业和货代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帮助解决资金难题;“班列+跨境电商”为电商企业提供新的出口通道;“班列+县区企业”将县区企业特色产品整列发往欧亚各国;“班列+综保区”“班列+保税物流”有效推动市级开放平台优惠政策叠加,帮助企业现金回流、实现降本增效。今年1至10月,通过“班列+综保区”模式,已实现贸易落地超3.5亿元。

今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支持徐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提出,推动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打造陆港开放功能集聚区,支持徐州积极争取建设区域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江苏中欧班列汇集点。徐州中欧班列紧抓发展契机,不断拓展集零成整、中转集散功能,区域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区域协作、促进经济循环发展效能不断凸显,区域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江苏中欧班列汇集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双向开放,加速构建多式联运体系

10月24日,满载着90TEU集装箱货物的首列徐州—连云港铁海联运开行点到点直达快速班列,从徐州铜山站顺利发往连云港。该班列全程运输时长约8小时,比散发运输节省三分之二以上时间。连日来,满载着俄罗斯木材、板材、瓦楞纸等物资的班列集装箱,通过水运、铁路等分拨至太仓、厦门等地,充分体现徐州多式联运功能优势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淮海国际陆港致力于打造公铁联运、陆海联运、铁水联运3条示范线路,完善多式联运基地布局。在做好顺堤河公铁水多式联运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公铁水联盟”合作机制作用,培育具有跨运输方式组货能力、承担全过程运输服务的多式联运经营人,为客户降低物流成本,有效保障转运时效。

如今,徐州至宁波港、连云港港、上海港铁海联运班列均已实现常态化运营。此外,依托中国(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政策,徐州中欧班列持续丰富服务种类,致力打造开行频次高、开行线路优、稳定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

今年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拟公布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的公示》,徐州市“打造淮海经济区联通‘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内外贸集拼集运铁河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入选。该项目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国际铁路联运等为重点,构建双向开放、贯通运河、通江达海的多式联运体系,实现淮海经济区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紧密连接、协同发展。这是中欧班列叠加徐州水运、铁路、公路三大优势,形成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推动徐州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的一大重要举措。

增强集聚能力,助推临港产业发展

徐州中欧班列不断补全补强开放功能,提升开放水平,紧跟淮海国际港务区部署安排和自身发展需求,先后完成一批功能性项目,不断延伸班列服务链条,增强集聚能力,助推临港产业发展。

去年9月,淮海国际陆港海关监管点验收启用,监管区域由原来1.2万平方米扩建至3.6万平方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实现提档升级,并初步具备铁路口岸功能。

去年11月,国际集装箱集结中心“落箱使用”,先后取得马士基航运、海丰航运等船公司提、还箱授权,实现集装箱高效循环,有效降低企业用箱成本,提高周转效率。

去年11月,铜山站纳入马士基国际港口代码名录,铜山站可作为全球航运的起运港签发“一单制”海运提单。通过与知名国际航运公司合作,达飞、地中海、中远海等6家航运公司先后授权分配铜山站港口代码,淮海国际陆港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今年1月至10月,铜山站已发运铁海联运班列3636TEU,同比增长114.39%,徐州本地及淮海经济区周边城市30多家外贸生产企业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一单到底、一票到底”的便利服务。

此外,出口监管仓、进口保税仓等一批服务于徐州中欧班列发展的基础设施基本落成;数字贸易产业园项目由专业团队招引数字贸易平台和项目入驻,构建数字贸易生态体系;总投资2.76亿元的国际陆港多式联运集散中心已开工建设,计划年底部分单体投入运营。

作为省、市内陆开放型高地的经济先导区,淮海国际港务区持续高水平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11月9日,在2022年度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物流贸易产业投资恳谈会上,12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130亿元,涵盖现代物流、医药健康、新材料、跨境电商等产业类型,进一步推动淮海国际陆港枢纽偏好型产业加速发展。

围绕徐州中欧班列,淮海国际港务区“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模式日趋成熟,徐州中欧班列为产业转型发展不断提供强力支持,已成为建设淮海国际陆港的核心载体。徐州中欧班列正以“加速度”全力贯通欧亚两大洲,见证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作为全市重要的开放平台,我们使命在前,重任在肩。”徐州市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表示,未来徐州中欧班列将在全省班列统筹发展“一盘棋”中,持续聚焦打通国际线路、完善开放功能、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班列通达水平和驱动优势,推动中欧班列进一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服务徐州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徐州深化转型发展贡献“钢铁驼队”力量。

作者:张耀文 编辑:宋亦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