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包装、报关……2月15日,在徐州吉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田智能),工作人员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加班加点,为今年首批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出口外销做最后的准备工作。这批由吉田智能自主研发的农用无人机,将搭乘国际货轮,前往一万八千公里外的巴西,展现中国智造的魅力。
徐州何时有了自主研发的农用无人机?作为特殊设备,农用无人机在出口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题?吉田智能的农用无人机又何以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为此,记者走进了位于徐州经开区的吉田智能,进行实地探访。
是首家 也是唯一
在吉田智能的成品车间,技术员们正一丝不苟地安装和调试各个部件。与此同时,位于上海的400人研发团队正致力于新机型的研发工作。
“一开始,啥技术基础都没有,可以说是从零开始。”谈及最初决定自主研发农用无人机的经历,总经理李振感慨万分。
十多年来,吉田智能专注于农机销售。面对智慧农业的大趋势,企业领导层意识到,仅做销售代理无法掌握市场主动权。2021年,在低空经济渐兴之际,吉田智能果断结束了长达6年的农用无人机代理销售,转而投入自主研发,这是吉田智能的破局,也是徐州的破局。
没有研发团队、没有技术基础怎么办?
那就先从专业研究所的联合开发起步。为接触到无人机领域领先的理念和人才,李振带着团队一次次走出徐州,不断地和相关研究所接触、交流、合作。
如何才能在除了大疆、就是“它牌”的无人机赛道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吉田智能瞄准了农用无人机市场的精细化要求。针对农业市场对性价比高、使用寿命长的需求,吉田智能专注于农用无人机稳定性的提升,将常规的四轴机臂升级为六轴,并优化了芯片配置。
令人欣喜的是,在投入2000多万元的研发经费后,吉田智能在次年便研发出无人机并成功出口。今天,吉田智能已搭建出独属于自己的研发团队,并把无人机的生产、测试、售后服务等业务带回了徐州。
“市面上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无人机公司仅有四五家,吉田智能是徐州首家且唯一的自主研发农用无人机公司,这让我们感到自豪。”李振表示,吉田智能将会把更多业务引回徐州,吸引专业人才在此扎根。
出口之路最难的竟不是订单
提及产品销售,人们一般都认为拿下订单是最为关键也是最难的一环。但在吉田智能,订单却是一件相对较容易的事情。
“农用无人机是低空经济领域中最早发展且最成熟的部分。目前,它已经占据了国内90%的农药喷洒市场,而国外市场,尤其是南美市场,却仍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吉田智能的海外销售负责人倪浩表示,在首次向巴西客户介绍农用无人机时,他们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先进技术产品感到惊讶,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意向订单接连不断。
订单有了,如何把产品送到海外客户手中却成为摆在吉田智能面前的最大难题。
第一次办理出口许可证,没有标准模板怎么办?倪浩就带着同事们一点点根据文件要求整理,反复邮寄给海外客户签字确认,直到达到标准要求。“那段时间,只要有国际邮件,快递小哥就知道是我们的。”倪浩一语道出当时的不易。
需要办理的证书和国内的要求不一致怎么办?倪浩采取了一一应对的策略:为办理进入巴西所需的ANATEL证书,他把样品发送到巴西,在当地实验室进行无人机所需的无线电技术测试,并联系中国的实验室进行雷达测试,确保双方实验室的对接,直到完全符合对方国家的要求。
进口关税过高,客户拿到的产品价格优势不强怎么办?倪浩带着大家一条条研究进口条例,在整机出口的要求下,将零件进行拆分,落地再安装,使得一个集装箱能装载的农用无人机从30台增加到50台,从而将巴西客户的进口关税从90%降到了40%。
……
关关难过关关过。如今的吉田智能已经成功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让来自徐州的农用无人机飞往南美、欧洲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为全球农业现代化贡献着徐州智慧。
落地售后专治“水土不服”
“我刚从巴西回来,售后服务团队的成员都是轮流驻扎巴西的。”在维修车间,售后服务技术员朱仁清向记者解释说,巴西的实际情况与国内大相径庭,将售后服务团队直接落地巴西,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当地市场,并提供更优质的售后维修和产品升级服务。
“国内测试得好好的,到巴西就老是接到农用无人机撞树上了、飞过区域失联了等问题反馈,我们可想不通了。”提及吉田智能售后服务落地海外的契机,朱仁清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场景。
国内的逐一排查没有找到原因,售后服务团队就前往巴西,进行实地探查。几经周折,售后服务团队发现是当地卫星信号弱,导致信号不稳定,进而影响了无人机的灵敏度。
改变不了大环境,那就做好精细化配套服务。吉田智能的研发团队根据巴西当地的实际情况,专门研发了移动基站,发往巴西,为使用客户提供便捷服务,确保无人机的实用性。
此后,吉田智能的售后服务落地海外便成为常态。并在完成常规的售后维修基础上,还增加了与当地分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增值服务,赢得了合作伙伴的广泛认可。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竞相角逐的新领域。
在徐州,以吉田智能为代表的一众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迅速崛起,通过创新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加速推动低空经济的产业融合与应用拓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徐州也在积极布局相关政策,力图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的高地,吸引更多企业和投资者共同描绘低空经济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