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句谚语——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就在1月22日,“德企之乡”太仓迎来重要时刻,第500家德企授牌仪式在德国北威州伯曼集团总部举行。太仓这座中国江南小城与德国经济发达区北威州再次跨越千里、紧密相连。
2023年,在太仓深耕对德合作30年之际,德国伯曼集团设施设备项目正式签约;2024年1月初,伯曼公司正式在太仓注册成立。至此,太仓德企总数增至500家。“第500家德企落户是太仓对德合作的里程碑。”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说,伯曼集团的产品与太仓千亿级物流物贸产业高度匹配,太仓将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支持德国企业发展。
据了解,伯曼集团创立于1935年,是国际领先的内部物流系统生产制造商,其生产的斗提机、胶带输送机、链式输送机等大型物流输送设备运用于全球70多个国家的机场及物流传送企业。太仓的耐克亚太区物流总部、斯凯奇均是其稳定客户。伯曼集团在太仓高新区设立资产公司和运营公司两个主体,主要生产和研发物流设备、输送分拣系统、物流控制系统、包装系统和码垛系统设备等。项目用地50亩,预计达产后产值14亿元。
“太仓的专业和高效”让伯曼集团首席执行官鲁道夫•豪斯拉登印象深刻,正是通过合作伙伴的鼎力推介,伯曼来到太仓,太仓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浓厚的对德合作氛围,让企业当即决定选择在太仓继续布局中国区业务。“中国市场有很多增长机会,伯曼集团对在太仓、在中国的发展充满期待,希望未来10年将中国的业务量翻一番。”鲁道夫•豪斯拉登表示。
从发轫走向纵深,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太仓对德合作的历程始终与中德合作的主线同步同调。从1993年第一家德企克恩-里伯斯落户至今,太仓开辟出了一条以产业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亮点、以文体交流为媒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具有鲜明特色的对德合作之路。一个个中德产业园拔地而起,首个国内双元制培训中心在此成立,落户全国第3家德国中心,太仓案例、太仓声音频频现身中德两国高层级交流对话,打造了20多项对德合作的全国第一和唯一。
三十多年如一日,太仓深耕对德合作,塑造了中国“德企之乡”的城市名片。从第1家德企到第100家德企,太仓花了14年;从第300家到第400家仅用时3年;从第400家到第500家更是只用了2年多。更值得一提的是,太仓的500家德资企业里有6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近50家高企,涉及精密机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半数以上的德企在太仓开展了本土化研发创新,600余家本土企业与德企在产业配套、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
越来越快的德企落户速度也成为了太仓对德合作政策力度、服务精度和生态温度的生动说明。“威尔斯就是收到了克恩-里伯斯的推荐才来到太仓。我在太仓生活6年多,真心热爱这座城市。这里交通便利、服务完善、环境优美,企业在此获得长足发展,生活每天都很惬意。”这是威尔斯新材料(太仓)有限公司总经理威马克的肺腑之言。威尔斯是冷轧带钢领域的“隐形冠军”,自2005年落户太仓以来,新增了两条生产线,产量得到了快速增长。去年,威尔斯销售额达800亿元人民币。
跑出德企集聚“加速度”的同时,太仓也在不断提升与德企的契合度、对德国城市的开放度,实现质与量的双向提升、城市与企业的同频共振、产业与生态的互促互进。去年是太仓对德合作30周年,“德企之乡”也迈上了新台阶:获商务部复函支持太仓对德合作提质升级,太仓对德合作写入《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太仓还举办了第七届中德环境论坛、德国“太仓日”、第十八届太仓罗腾堡啤酒节等系列活动,揭牌全国首个双元制教育机构AHK学院,获批设立中德标准化创新合作中心。
一大早,来到太仓市民公园内的布鲁特德国面包房,买一块健康又美味的碱水面包;下午,逛一逛海运堤罗腾堡德国风情街,欣赏欧洲中世纪古城风貌;晚上,去太仓老牌德式餐厅申德勒加油站西餐厅大快朵颐,再来一杯德国精酿啤酒,在音乐与美酒的交织中体验德式生活场景……如今,太仓之于德国人,不仅是工作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将太仓当作“第二故乡”。
今年是太仓对德合作下一个“黄金三十年”的起点,伯曼公司的落户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大国外交的小城故事再度起笔,太仓和德企的合作将越来越深,对德合作的友谊之花也将结出更多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