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外办、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联合举办了“龙腾在天生,非遗话传承”端午民俗体验活动,来自印度、摩洛哥、印尼等7个国家的15名在通外国友人和街道居民、退捕渔民一同舞龙灯、包粽子、做香囊、织渔网,共同探寻百年天生记忆与端午传统文化魅力。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信仰和凝聚力的源泉。舞龙讲究的是队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由天生港街道爱国村和八一村34名老干部志愿者组成的两支龙灯队,呈现了一场以“飞龙在天、盛世中华、二龙戏珠”等为主题的端午佳节舞龙祈福表演,外国友人们纷纷加入其中,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舞龙活动很有意思,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也感受了南通的传统,非常棒!”尼日利亚籍留学生爱格兴奋地说道。
活动现场,街道退捕渔民向外国友人们详细讲述了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还展示了粽子的制作流程。在“师傅”们的精心指导下,不一会外国友人的作品就制作完成了。外国友人们还一起观看了上岸渔民编织渔网传统技艺,“我们以前就是靠着这个手艺,靠江吃江。现在,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开展长江大保护行动,我们编织渔网作为小区居民晾晒的工具。”社区退捕渔民一边介绍,一边示范用渔网编织网兜,外国友人们也纷纷动手体验。
“佩香囊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佩戴香囊可以起到驱虫、避瘟、防病的作用。”在香囊制作现场,来自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师熟练地演示着制作香囊的流程,“抓药、称重、装袋、收口”,一个异香扑鼻、精巧别致的香囊就制作完成。国际友人们看后纷纷亲手进行制作。“没想到中药制成的香囊有这么神奇的功效!”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王杰一边说着,一边展示着自己手中的中药香囊。
文化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此次端午民俗体验活动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也增强了在通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南通地方民俗的认知体验。近年来,市外办持续擦亮“爱上南通”活动品牌,邀请在通外国友人品特色美食、赏自然风光、观民俗文化,让外国友人感受江海文化底蕴,融入南通生活,成为讲述南通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