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场激荡思维的头脑风暴,一项项轻量化最新的成果展示……8月12日,第十五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暨博览会在扬州闭幕。
三天时间里,中外逾300位汽车领域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及数十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齐聚扬州共话轻量化。
一场汽车轻量化的盛会,既为扬州今后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拓宽了视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更展现出扬州汽车零部件产业蓬勃向上的新图景。
抢占产业制高点
培育扬州汽车业发展新动能
大会期间,乘用车底盘和动力系统对接会上,来自高邮的企业——扬州阿特兰汽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强分享了创新项目PET长纤维复合材料。几年前,阿特兰从自身复合无纺生产线基础上,着力于开发PET长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连续纤维类同材复合织物,这一材料可再生回收,阻燃、消噪音,可应用于各种汽车内饰件、外装件、功能结构件。“这一项目有望打破国外供应商垄断。”马强介绍,通过这一项目,公司也由材料供应商转型升级为汽车行业提供轻量化、可循环绿色零部件供应商。
虽是首次亮相,但这场对接会,却让阿特兰收获满满,不少整车企业的负责人递来名片,深入了解项目。在阿特兰的展台前,前来咨询项目的企业络绎不绝。
大会期间,不少扬州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和阿特兰一样,借力展会在新一轮汽车产业转型发展中站稳脚跟、形成优势、脱颖而出。
记者了解到,轻量化正成为扬州打造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发力点。国汽轻量化(江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揭牌成立,也让扬州的企业产业借平台之力加速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轻量化成果转化大有可为。
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8月11日下午,大会首次举办了“院长论坛”。来自国内外主要汽车企业、知名高校和国家级平台的负责人围绕“创新驱动 趋势共赢 轻享未来”主题,碰撞思维火花、共商轻量化课题。一汽、长安、吉利、通用等知名车企,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相关负责人纷纷畅所欲言,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让扬州的企业感知未来发展趋势。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闵峻英教授认为,国汽轻量化(江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建立对于推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快突破汽车轻量化产业链系统关键技术,解决企业共性技术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构建扬州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未来我们有更多机会借助这一平台,与扬州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集聚产业优势
解卡技术降落“扬州赛道”
“亮实力”的同时,扬州也收获了一大批新项目。
“在考察过诸多城市后,我们希望将华东地区的中心放在扬州。扬州有着优越的交通区位、完善的基础设施、舒适的生活配套,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很强,良好的营商环境深深打动了我们……”大会现场,主营新能源汽车铆接技术成套设备的一浦莱斯公司总裁王云庆向记者透露,公司华东中心有望落户扬州。
王云庆表示,过去,国内汽车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都依赖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以及国家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国内的很多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不少技术设备甚至开始向发达国家出口。
“这次我们带来了‘SPR锁铆技术’和‘热熔钻铆FDS技术’,均是打破垄断替代进口的先进技术,助力国内车企解决‘卡脖子’难题。公司另有两项技术热熔钻拉铆FDR和铆接质量监控与大数据追溯管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特斯拉、GM、比亚迪、宁德时代、奇瑞等都是我们的客户。”王云庆说。
从2019年到2022年,一浦莱斯连续三届来扬参加轻量化大会,扬州的巨大变化让王云庆为之一振。“城市更美了,营商环境更好了。”王云庆说。
在2019年第十三届汽车轻量化大会暨展览会上,东北大学教授、育材堂(苏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CTO易红亮发布了一项打破国际专利封锁的研发成果——高韧性Al-Si镀层技术。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打磨,目前已形成可量产供货的稳定产品,并在本次大会上带来了基于这项技术的一体式激光拼焊门环产品。记者了解到,基于扬州优质的发展环境,以及扬州港天然的地理优势,育材堂第一条全自动激光拼焊产线近期将落户扬州。
点燃发展引擎
加强国内外合作获得新动力
汽车轻量化大会不只是一个交流平台,更是一个投资环境的放大器,优质资源的引力场。
区位优越、资源富集,为扬州积蓄了新一代汽车爆发增长的新势能。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曾在采访中表示,扬州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汽车产业基础厚实、质态优良,新一轮技术革命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扬州在汽车产业上完善的政策体系,优良的产业布局,强劲的科研创新,也不断吸引着尖端人才和先进企业入驻。
据介绍,随着扬州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扬州已形成四大园区支撑、整车龙头带动、产业链条较完备、后市场加快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扬州整车产量居全省前列,拥有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330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4家,改装车企业21家,省汽车产业生产基地5家。扬州现有6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展馆与会场融为一体,将发挥出叠加效应、协同效应,助力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虽然是首次来到扬州,但是在采访中,德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葛兴福对于大会表示肯定。
一大批国内外院士、专家在扬州上演“头脑风暴”,带来了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前言理念、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并为扬州汽车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对于扬州而言,大会的协同创新效应有助于全方位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葛兴福建议,扬州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要用好大会资源勇敢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同时可以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推动汽车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获得新动力。
目前,“扬州造”汽车零部件正加速驶向国内外。未来几年,扬州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成为长三角重要、全国一流的汽车产业基地,一个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正在扬州加速成型、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