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军:高职院校培养海外技能人才助力企业“走出去”
2021-09-10 11:32 来源:新华日报

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是我国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的重要路径。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提质扩面,企业产能“走出去”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的跟进和服务。教育部等九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提出高职教育要“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配合‘走出去’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人才是我国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促进要素,作为与产业、行业和企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理应在培育海外技能人才、助力企业产能“走出去”上有所作为。

当前,高职院校海外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人才培养规格不明确、校企融合深度不够、人才跨文化适应不足等问题,表现在既有人才培养方案无法精准对接“走出去”企业的人才需求,校企融合深度无法有效保障学员具备扎实的实操技能,跨文化育人路径无法充分实现海外学员的中国认同等三个方面。针对问题,高职院校应从对接“走出去”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搭建校企国际化育人平台,对海外学员开展中国国情与文化教育,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服务企业优质产能输出的能力。

需求对接:明确海外技能人才培养规格,提升人才就业的匹配度

联合“走出去”企业成立海外技能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从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明确“懂中文、融文化、精专业”的职业教育海外人才培养规格。基于人才培养规格,校企构建海外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对接育人环节。衔接学校的教学标准、教学过程、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和企业的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员工职业素养养成,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等教学资源,基于职业能力标准打造职业教育标准。二是打造专业群。建立与企业海外业务需求相契合的专业群,如整合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先进制造服务专业群,精准服务企业的海外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依据海外学员的特点和意愿,聚焦技术型、管理型、服务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元素,实施分类分层人才培养,实现海外学员在校学习、在国内企业实习、在本国就业的无缝链接。三是实施育人评价。建立学校评价与诊断、“走出去”企业认证和生源国教育管理部门评估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依据政、行、校、企的评价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消除人才输出与企业需求间的偏差。对接企业需求、衔接育人过程的海外人才培养体系破除了以往职业院校海外人才培养“职业属性”不明显的缺陷,发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提升了人才就业的匹配度。

校企共育:搭建校企融合育人平台,提升人才就业的精准度

依据“走出去”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领域,整合政府、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分区域、分国别地搭建校企育人平台,国内外院校与“走出去”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校企命运共同体。一是建立平台。依托区域优势“走出去”产业,搭建校企产业职教联盟平台。设立平台融合育人工作组,确定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责任和权益。校企共赴目的国招生,开展“订单班”“学徒班”等项目。二是重视实践。校企发挥各自职能,打造阶梯递进的课程实训、综合实操、企业实习三阶段实践环节。其中,课程实训打基础,综合实操强巩固,企业实习重提升,全面夯实学生的职业技能。三是协同教学。校企共建语言课堂、文化课堂、专技课堂、职业课堂,“四课堂”协同教学保障育人成效。其中,语言课堂能促进学员中文听说读写技能,解决“沟通”问题;文化课堂能发挥中国文化的纽带和引领作用,促进中外民心相通,解决“做人”问题;专技课堂保障学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解决“求知”问题;职业课堂使学员养成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巩固专业技能,解决“做事”问题。校企融合育人平台的搭建便捷了参与各方的沟通和评价机制的实施,有助于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校企优势互补,保证人才具备在该企业就业的扎实技能,提升了人才就业的精准度。

文化融合:开展中国国情与文化教育,提升人才就业的适应度

企业对本土技能人才的需求中重要一环是海外员工不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不熟悉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不知道如何与中国人打交道等。高职院校助力企业产能输出不仅是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还承担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等重任。因此,校企在海外人才培养中实施文化育人,将中国国情与文化教育贯穿在语言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和企业实践教学中,在文化育人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一是通识课程。开设汉语、中国国情、区域文化等课程,编写文化双语读物,组织学员参加文化体验、社会调研和公益活动,学员在实践中感受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内涵,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二是专业课程。梳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人文元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线,让学员了解成就是与中国人民勤劳奋斗的精神,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密不可分的。三是企业文化。校企联合开展“专业+文化”双向融入活动,将文化课堂开到企业车间,学员在学习中国最新科技成果和生产技术的同时,切身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文化等。文化育人不仅提升了海外人才在“走出去”企业就业的适应度,而且有助于实现海外人才的中国认同,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

作者:汤晓军 编辑:宋亦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