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国职教声音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专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
2021-10-08 09:52 来源: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微信公众号

自1999年入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以下简称交流协会)以来,余有根的人生经历就与交流协会的发展历程紧密交织在一 起。

20多年来,他跟随着交流协会的步伐砥砺前行,见证了中国国际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结识了一群“有情怀、有理想、有抱负”的教育人。在他看来,教育是真正的朝阳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也有大好的前景。

接受《留学》记者的专访时,余有根分享了自己从事教育国际交流事业的从业心得,亦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

教育国际交流要向教育一线覆盖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指出,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 面。

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不仅囊括政府与高校层面的对话合作,亦涵盖民间与基层的交流互通。余有根正是这份事业的亲历者与践行者。

余有根曾经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任职,参与中美双方政府层面的教育交流工作。在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立初期,他在交流协会担任国际合作部主任,参与了中美人文交流、中欧人文交流等相关的政策对话、项目设计与实施。其中,中美千校携手、中美友好志愿者等项目都让他记忆深 刻。

2016—2018年,余有根在教育部的委派下挂职赴基层工作,担任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通过这段工作经历,他深入体会了基层教育对外开放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事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他看来,国际教育的元素在基层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

余有根认为,教育国际交流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国家层面,不仅仅停留在“握手、签协议”中,更重要的是要向基层下延,将跨文化理解教育的理念、国际交流的元素下沉到学校去,特别是那些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平时接触不到外国人和国际教育资源的地区的学校。“要让那里的老师都能够开口说英语、用英文授课,要让那里的学校通过远程教学或聘用外教,掌握对外交往的基本教育理念。”他表示,“尽管这些教育者处在基层,位于一个较为偏远贫困的地区,但也希望他们培养出能够拥有自信,具备代表中国与世界对话能 力的青年一代。”

疫情下推动职教发展的创新举措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在该计划引领下,中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正在如火如荼地谋求发展。

在这一建设过程中,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也是一项重要任务。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深耕职业教育20余年,自20世纪90年代的中加职教合作起,组织实施了中美、中法、中英、中德人文交流机制下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活动,例如高职院校海外领导力培训计划,2008至2015年累计派出近千名校领 导。

余有根告诉《留学》记者,近年来,为配合教育部工作重点,交流协会着力开展中非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鲁班工坊建设联盟,职业教育援外项目,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等政府委托项目;根据院校需求研发了一系列“引进来”和“走出去”职校项目,支持“双高建设”国际化办学目标;积极参与世界职教院校和技术大学联盟活动,在世界职教舞台发声,传播中国职教声音。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球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给以人员流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国际交流带来危机与挑战。如何减少疫情对职业教育国际交流造成的损失?如何从人员流动转向国内国外“双循环”?为解决这些问题,疫情之下,交流协会在职业教育交流和合作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解决在非中资企业人才缺口问题。“为助力中国职业院校‘走出去’办学,同时解决中国在非企业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交流协会携手中国高职院校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师资培训项目。从2020年起,受疫情影响项目只能通过线上形式开展,为解决职业教育强调实习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这一问题,我会协调由所在国中资企业落实实训课程。”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教融合力度。“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我会联合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德国TÜV莱茵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全面提升院校治理国际化、专业建设国际化、双师队伍国际化、学生发展国际化方面的能力。”

三是推动在线教育,持续加强职业教育师资专业能力建设。“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持续推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能力建设,我会与‘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承接机构合作开展线上师资能力提升项目,专业覆盖智能制造、养老护理、畜牧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汽车维修、轨道交通等。截至目前,超过800名专业教师参与我会在线职业教育师资能力提升项目。”余有根介绍道。

四是加强与世界职业教育组织联系,持续更新各国职业教育政策。“疫情期间,我会坚持发布区域性职业教育政策简报。作为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副主席单位,持续为会员单位发送各国职教政策与发展战略,同时向世界传播中国职教改革创新举措和实践经验,为中国职业院校提供世界职教舞台,展示风采,讲好中国职教故事。”

余有根表示,“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教育交流产生了很大冲击,但交流协会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思路、改变工作方式与方法,将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催生出一批优秀的国内外双循环的职教项目,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大的收获。”

中国国际教育年会职教成果将问世

余有根介绍,2021年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期间,将举办两个职业技术教育主题分论坛:“2021职业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和“中欧职业技术教育高峰对话”。

“2021职业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聚焦“提升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助力‘一带一路 ’建设与合作”主题,将邀请中外政府机构、职业院校及行业企业代表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升与职业院校专业群国际化建设等主题展开研讨,助力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迈上更高台阶。

“中欧职业技术教育高峰对话”将邀请中国与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等欧洲政校行企代表就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与新职教改革措施进行研讨,内容涵盖新兴产业专业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各方还将探讨新经济的重启与改变,就如何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化挑战为机遇,进一步展开双多边人文交流。

“2021职业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期间将发布系列重磅成果及报告:《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成果汇编》《CEAIE2021年度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报告—专业建设国际化现状分析》《中美未来职业之星联合研习营札记》及视频。

《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成果汇编》总结梳理了第一至第三批“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特色职教合作项目情况。聚焦高铁、通讯、智能制造、航空航海、农业技术等特色专业,我国高职院校与东盟成员国职业院校开展来华留学、境外办学、师资培训、联合培养等合作,是构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CEAIE2021年度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报告—专业建设国际化现状分析》将聚焦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基本情况、专业建设国际化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及下一步发展规划等内容,为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中美未来职业之星联合研习营札记》回顾总结了六届“中美未来职业之星联合研习营”活动的开展情况。“研习营”活动是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成果,是中美两国职业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一项学生交流活动。从2015年至2019年,共有13所我国高职院校、20余所美方社区学院及大学,共计200余名中美青年学子参与活动。2021年,“研习营”活动还将以“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创新交流。

(本文原载于《留学》杂志总第181期)

编辑:宋亦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