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命运 合作无国界” 专家学者共话科技战“疫”
2020-06-29 10:42 来源:新华日报

6月23日,2020南京创新周T20科技战“疫”高峰论坛在省口腔医院举行。论坛以“全球共命运、合作无国界”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医科院校、疾控中心和临床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着眼新冠肺炎的应急处置、临床诊断、疫苗研发、检测试剂、基因测序等话题展开对话。

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新冠疫情期间江苏援鄂副总指挥鲁翔认为,科技元素贯穿于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的全过程,且不光是用在病房里。“以江苏为例,如此大规模的社区密接者大排查,不仅仅靠社工们的‘铁脚板’,其背后还有网格化管理思路和大数据追踪技术做支撑,这都是科技抗‘疫’的一部分。”

此外,检测手段的科技创新同样关键。“不可否认,疫情暴发初期的确存在失控,但随后的一个月里,病毒被找到,其全基因序列随之出炉,紧接着检测试剂被研发并投用,确诊患者得到隔离,这是中国得以在三个月时间里控制并稳定住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鲁翔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作兵认为,虽然国内仍存在输入性病例,少数地方仍有集聚性疫情,但依托现有的技术积累和防控经验,出现在北京的疫情是完全可控的。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书记、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辗转湖北、黑龙江、吉林多地,在前线鏖战139天。他在分享过程中表示,抵达武汉的初期是很艰难的。“即使你有多年临床经验,但面对一种新发疾病,没有现成的从头到尾的治疗方案,也只能一点一点地摸索。”在武汉前线,他和团队曾前后形成7个版本的诊疗方案,只要有一点点新的经验总结出来,都会被纳入方案加以完善。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团队不断提出全国驰援、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建立方舱医院、俯卧位通气治疗等应对策略,为稳住疫情扩散局面、有效救治重症病人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次论坛是2020南京创新周的重要活动之一。现场,鼓楼区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完成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合作签约,并成立鼓楼生命健康产业校地联盟,将推进“医疗硅巷”建设,打造鼓楼区健康产业集群。

作者:董翔 刘阳 编辑:宋亦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