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强省如何稳外资, 且听学术大咖“头脑风暴”
2020-04-13 12:00 来源:新华日报

海外疫情不断蔓延,对全球投资贸易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作为外资强省,江苏如何在新形势下稳外资成为关注焦点。

在4月3日商务部召开的应对疫情稳外资网上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朱冰如此“点赞”江苏稳外资成效:“江苏建立省、市、县(区)三级服务协调机制,协调推进霍尼韦尔、LG化学等多家跨国公司的配套企业同步复工。疫情以来,签约外资项目118个,预计投资总额143.6亿美元,引进星巴克昆山‘咖啡创新产业园’等标志性项目。”

虽获点赞,但新的疫情形势下,江苏稳外资仍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接下来如何再接再厉?记者专访省内外资领域专家来了场“头脑风暴”,他们是: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开放经济研究方向首席专家、省经济国际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张二震,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省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远鹏,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杨继军以及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剑等。

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

避险外资寻求“避风港”

记者:近期,多家国际研究机构下调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疫情对全球经济会有哪些短期和长期冲击,会对全球投资贸易活动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如何影响FDI(国际直接投资)流动?

张二震: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依赖国际供应链、国际需求链生存的企业遭遇困境。疫情过后,各国经济可能会出现明显反弹。疫情过后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等因素,会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长期来看,经济全球化仍是一个大趋势,难以发生根本性逆转。如今,绝大多数国家都融入了国际分工体系,很难轻易“脱钩”。疫情催生了新的经济全球化需求。比如,医疗卫生相关产业,网络、大数据等信息通信产业,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等业务加快发展壮大,其国际化供应链也得到快速扩张。

张远鹏:疫情对全球经济的短期冲击应从需求与就业、产业链、物流链、资金链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人们会压缩需求;二是产业链上,面临欧美国家零部件中断的风险;三是物流链上,很多国家采取管制措施,国际货运物流萎缩;四是银行、企业都秉持“现金为王”的理念,可能带来资金链断裂等问题。长期来看,经济萧条或衰退受到新冠病毒在全球传播的持续时间、国家采取的措施以及疫苗和有效药物的研发的影响。疫情后的世界经济有可能经历去全球化、全球价值链局部脱钩和区域化的过程,如果出现经济“朋友圈”化,要注重与东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杨继军:疫情会促使外资企业产生避险情绪,一方面对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产生质疑,将资金转向更为安全的国家和地区,有的是转向更为安全的行业;另一方面可能会收缩资金。

与此同时,这一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了在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体系里面的风险,全球供应链体系有很强脆弱性。具体而言,对于涉及多个国家、多个环节生产链条较长的行业来说,一旦某个国家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者出现梗阻,那么其他环节也会受到影响。面对目前的形势,国际社会应该积极构建战“疫”命运共同体,携手面对这样的重大挑战。

韩剑:3月8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预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相较去年将减少5%至15%。3月26日,该机构进一步下调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预期。不过,通过对相关数据分析,我发现FDI的流动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前瞻性三个特性。长期性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潜力、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和居民消费能力等;从波动性来看,国际直接投资是最低的。基于这三点判断,全球资本流入中国在短期内会因疫情受到一定冲击,但是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概率并不大。

率先复工复产显优势

迎接高端产业转移或可期

记者:截至3月底,江苏外资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5%,规模以上外资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9.7%,今年1-2月,江苏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5%。目前,江苏利用外资受到哪些影响?有哪些潜在优势可创造新机遇?

张二震:疫情对我省利用外资工作带来冲击,外资等待观望情绪加重,稳存量、促增量会面临一定挑战,但危中有机。国内外疫情暴发时间错位,中国生产逐步恢复,已成为全球产业链相对比较稳定的地区,同时,大型跨国公司为规避产业链条断裂风险,或将考虑将产能,甚至供应链的高端、关键环节转移至产业链完整、市场需求丰富的国家或地区。疫情期间,江苏全省签约外资项目118个,预计投资总额143.6亿美元,其中超亿美元项目38个。那么率先复工复产的江苏,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的江苏,有可能成为外资的“避风港”,成为引进外资的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取决于我们的努力。

张远鹏:疫情之后,江苏存在两大潜在优势为吸引外资带来新的机遇。第一,江苏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发达的交通网络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等,例如,全国人民都羡慕的长三角包邮、复工复产中率先恢复。第二,江苏有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这次疫情突出了江苏省以及各市政府强大的治理能力,早在2015年,江苏就建立了内含900多张床位的南京市公共医疗卫生中心;截至目前,江苏新冠肺炎零死亡;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助力复工复产情况领跑全国……这将成为江苏吸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加分项。

韩剑:目前来看,江苏吸引外资的优势没有改变,包括大市场优势、营商环境优势等,所以江苏作为利用外资强省地位仍然不变。值得注意,存在收缩与上升两种趋势。全球价值链从2008年后开始收缩,制造业外资出现向发达国家回流的趋势。外资流入服务业的比重可能会持续上升,现在远程金融、远程医疗、远程交易成为一个又一个蓬勃向上发展的新模式,所以我们要重点观察未来如何加大整个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此外,针对未来全球化向区域化的调整,重新考虑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的分工格局。

设计柔性化供应链

利用外资强链、补链、延链

记者:江苏利用外资扩增量、稳存量具体该怎么做?有哪些短板需要补?各个地区应该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张二震:稳外资,既要扩增量,更要稳存量。在这里,我提一个具体建议,利用扩大进口的机遇,对我省外资企业引进重大技术装备实施鼓励政策。通过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装备的进口将有利于我省外资项目落地,为我省稳定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提供政策支持。

杨继军:从外资入手来稳住供应链,不仅要留住现有外资,同时要积极拓展新的外资,对于重大的外资项目要积极协助解决资金、设备、原材料、运输等困难。我们要加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管理,过度依赖某一个市场,一旦遇到问题,那么负向冲击非常大,因此我们建立供应链的预警体系、设计柔性化的供应链,强化自身的供应链等。当然,还需推动全球供应链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进行转型,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数字贸易。跨国公司通过建立供应链、数字化云平台,进一步对供需关系进行精准的预判。

韩剑:针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明显要滞后于制造业发展、服务业利用外资则要落后于制造业利用外资的特点,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利用外资强链、补链、延链,针对德国、瑞士、日韩等高端制造强链,针对新加坡、中国台湾及香港高端服务补链,针对内陆地区和“一带一路”延链。找准打造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编制相应的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配套项目,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此外,江苏各地区还需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前三批设立的11个自贸区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二的面积累计新设外资企业3.4万家,占同期全国新增外资企业总数的12%。江苏自贸试验区需打造四个高地:外资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高地;外资功能高地和创新高地,自贸区试验区重点引进跨国公司总部、地区总部以及决策中心、利润中心、研发中心,而将生产制造放在区外,形成溢出效应;外资制度创新高地,针对外资审批、外资开放、外资管理(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外资服务(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海外人员的自由流动等)进行探索性的制度创新;外资营商环境高地。

作者:丁茜茜 洪叶 编辑:宋亦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